导语
在中国古代传统幼儿启蒙读物不多,我们所比较熟悉的就有《三字经》《千字文》《百家姓》《幼学琼林》《弟子规》《增广贤文》等等。
启蒙读物
其中又以《三字经》《千字文》《百家姓》被称为传统蒙学三大读物。
如果让你背诵《百家姓》你背的下来吗?
开个玩笑,听到背诵《百家姓》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不是“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…”。
《百家姓》
像“王”姓氏的就奇怪了,明明我这个姓氏人口比那个姓氏人口还多怎么就排在他后面,难道不是按人口数量排的?
“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…”读起来也不是很押韵嘛,最少前面也不是按照押韵来排的。
那么究竟是按照什么来排的呢?
我们所熟悉的《百家姓》,是北宋成立不久后由吴越官方所编辑的,“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”这前面的排名完全是按照当时社会的地位来进行编排的,越往后面则越讲究地位的同时也越讲究押韵。
赵,随着“五代十国”中最后一代后周被臣子赵匡胤以“黄袍加身”取代之后,建立北宋政权。十国之中,仍有南汉、南唐、吴越、后蜀、南平、北汉六国与北宋并存。
在领土面积上,北宋比另外六个小国加起来的面积都大,也是这七个汉族政权中最强大的一个。
赵姓
钱,是因为吴越的掌权者姓“钱”,第一位都让给北宋了,作为编辑者的吴越,zhao然而然的将自己的国姓放在第二位了。q
钱姓
孙,是钱弘俶的正妃孙太真的姓氏,北宋成立之初,吴越就马上承认了北宋为自己的宗主国,钱弘俶还带领夫人孙太真去朝拜宋帝赵匡胤,赵匡胤下旨正式封其为吴越王妃。
孙姓
李,是与吴越邻国南唐的国姓。而南唐在汉族政权中无论是国土面积还说综合实力仅次于北宋。
南唐曾发动灭闽孙战,后期闽的残余势力转而投靠了吴越,吴越的第四任钱王钱弘倧出兵击退了南唐军,吴越也因此地盘和人口都增加了,因此将李姓放在《百家姓》的第四位。
李姓
周,关于周姓排第五的说法不一,第一种是吴越国的第二代国王钱元瓘非常喜爱周氏,因此后人将周氏姓氏排第五。
第二种,吴越三代国王的亲弟弟钱弘仰生母的姓氏,钱弘仰一共有13个哥哥,其中三个都坐上了王位,但是王位怎么传也到不了钱弘仰的身上,而且钱弘仰的能力极为出众,由此让他母亲姓氏排第五
周姓
吴,是吴越国国王钱弘俶的生母,也是第二代钱王钱元瓘的妾室,《百家姓》的编译者要把自己母亲姓氏弄上去还不是分分钟的事。
吴姓
郑,原是中原地区迁移到闽国的旧贵族,这个姓氏成了闽国人口最多的一族,其势力遍布闽国各个阶层,闽国参与势力归附吴越后,吴越白捡了大片的土地,为了便于控制闽地自然而然要拉拢这样大姓的族群,所以郑排名第七。
郑姓
王,是闽国的国姓,闽国残余势力土地都归顺后吴越之后,自然而然要给闽国国姓一点甜头。至于为什么会排在旧中原贵族贵族郑姓后面这就大有深意了。
看到这里你已经已经明白了,《百家姓》前八姓排名是古人现实的写照。至于为什么吴越编写的《百家姓》流传千年,那是因为得力于北宋的大力推广,其根本原因是北宋姓“李”,以至于现在我们提到《百家姓》总会想到“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…”
王姓
中国姓氏估计有上万个,大家可以在《百家姓》中找找有没有自己的姓氏,毕竟最早的时候只收录了姓氏411个,后又增补到了568个,其中单姓444个,复姓124个。如果能找到说明你祖先在当时社会地位很不错,没找到只说明钱王太“势力”了。